题目:高电荷态离子和奇异原子的性质及其应用
主讲人:西北师范大学 蒋军教授、博导
时间:2025年9月26日(星期五)15:00-17:00
地点:2号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领军人才,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全国青年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原子分子物理教师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教师,甘肃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原子分子精密谱理论研究,电子与原子碰撞动力学研究等。2004年、2007年和2010年分别在西北师范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2014年,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大学开展原子与原子以及其它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在Phys. Rev. A 等期刊发表和完成研究论文80余篇,曾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
报告简介:高电荷态离子和奇异原子(如μ子原子)是原子物理与核物理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其电子结构高度简化且最内层电子被紧密束缚在原子核附近,这些体系对原子核性质(如电荷分布、磁矩)和基本物理对称性(如QED效应)具有极高的敏感性,成为检验标准模型和探索新物理的平台。近年来,随着离子囚禁技术、精密激光光谱和量子逻辑测控方法的突破,该领域已实现单离子水平的制备与操控,测量精度逼近量子极限。本报告将系统介绍高电荷态离子及μ子原子的内禀性质与前沿应用。主要内容包括K-X射线精密测量,高电荷态离子的朗德g因子的测量以及最新的一些实验进展和理论进展,还有高电荷态原子钟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等。报告将综合评述实验与理论的最新协同进展,并探讨该领域对量子计量、核结构探测和基本物理检验的意义。